健康科普

 【节气养生】春风十里不如你—春分


       “春分,二月中,分者,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”
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
       古人将立春做为春天的开始,“春”有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六个节气,春分位于中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。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古代帝王要在这一天举行春分祭日的国家大典,此后的十五天是一年之计最好的时节。
  春天是风的季节
       《素问●阴阳应象大论》中:“东方生风,风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肝生筋,……肝主目”,古人用“取象比类”法,将自然界“木”的特性,与人体的肝、筋、目联系起来,将自然界的东方、春季、风、酸等外在环境,与人体的肝相联系,借以说明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,体现一种整体观念。中医所说的肝,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肝,而是赋予了更多的内容。
春分需防风
       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,东濒黄海,西临渤海,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,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,属于温带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分明。但是季风明显,风力较大,全年的大风日数以冬春季最多,大连的春天被老百姓称为“春脖子”,防风应做为大连地区春季养生的主要原则。
       风为百病之长
       春天的风,可以是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的温煦之风,可以是“燕子初归风不定”的善变之风,也可以是“不知细叶谁裁处,二月春风似剪刀”的凌厉之风。风本为春之主气,微风吹拂,万物复苏,但它也会变成致病的邪气,成了风邪。《素问•风论》曰:“风者,百病之长也,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”。风邪可结合寒邪,成为风寒;风邪可结合湿邪,成为风湿;风邪可结合热邪,成为风热;风邪一年四季都有,杂和四季不同的邪气,致病千奇百怪。因此,《素问•生气通天论》:“风者,百病之始也。”
       外风—— 虚邪贼风
       自然界的气,动得太快产生风,这种风从外侵袭人体,称为“外风”。春寒料峭,乍暖还寒,穿衣虽不及冬天里的厚重,但脱衣也不可过早,经常看到喜欢美丽的年轻女孩,衣着单薄,脚踝裸露,殊不知风邪无处不在,古人将致人生病的风邪称为“贼风”,多么形象!《素问●阴阳应象大论》中提到:“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”,春季感受风邪后,留连于夏季,克伐脾土,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;绝不仅仅是美丽冻人那么简单。
       内风——身中阳气之动变
       人体内的气,动得太快也产生风,这种风引起疾病,称为“内风”。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《临证指南●中风》中提到,“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”。中医认为人体四肢和头部不自主的颤动、摇动,严重的甚至突然仆倒,半身瘫痪等症状,是人体内风所致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,人体的肝具有使体内气向上升发的特点,如果肝气升发过旺,会导致人体气血上涌,出现面红耳赤,头胀头痛的症状,因此,高血压病、脑血管病患者在春季需要注意。
风——轻扬开泄
       风邪常常侵犯人体的上部、肌表、腰背等部位,若是风邪袭表,腠理开泄,平时则多汗,汗出恶风,尤其需要注意防风,春天也是荨麻疹、带状疱疹等皮肤病高发的季节。
推荐药膳—防风粥
材料:防风10~15g,葱白2根,粳米100g
做法:
1、先将防风、葱白煎煮取汁,去渣;
2、粳米按常法煮粥,待粥将熟时加人药汁,煮成稀粥服食。
用法:每日早、晚食用。
功效:祛风解表,散寒止痛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发热、畏冷、恶风、自汗、头疼、身痛等症。
方解:
防风粥,方出自《医方类聚》卷二十四引《千金月令》。方中防风,性辛甘,温,入膀胱、肺、脾经。顾名思义,既能散风寒,又能发散风热;辛温轻散,润泽不燥,能发邪从毛窍而出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防风治风通用,生发而能散,故主大风头眩痛,恶风,周身骨节疼痛”;葱白可发汗解表,散寒通阳,与防风相须配伍,以加强其发汗解表之功效。故《药对》说:“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。”粳米温中益气,又善助药力,可助防风、葱白以发汗解表。三味相伍,共奏发汗解表之效。
注意:本品为辛温之剂,素有阴虚内热及热盛之证者忌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