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【全国爱肝日】中西医结合,为肝硬化按下“逆转键”

       肝脏,它如同人体的 “化工厂”,承担着代谢、解毒、合成等诸多关键任务,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。然而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,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。

3月18日全国爱肝日
主题为
“中西医结合,逆转肝硬化”

 

肝纤维化隐匿的“健康杀手”

       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(如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酒精肝)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必经阶段。早期肝纤维化无明显症状,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,可有效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。
       医院引进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,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(LSM)和脂肪衰减参数(CAP),精准量化纤维化程度(F0-F4分级)。脂肪变定量(CAP)同步评估脂肪肝的脂肪含量及炎症活动度。如同给肝脏做了一次“透视”,清晰了解肝脏的纤维化状态。
       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马文强提醒,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、肥胖、糖尿病患者、乙肝/丙肝感染者及药物滥用者更需警惕,即使肝功能指标正常,也可能存在隐匿性纤维化风险。

中西医结合 逆转肝纤维化的“双刃剑”

       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,部分患者可实现纤维化消退,重获健康肝脏。脾胃病科坚持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模式,将中医的整体调理与西医的精准治疗有机结合,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构建“预防—筛查—治疗—康复”全周期管理体系,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,达到1 + 1 > 2的治疗效果。
1.西医精准干预
抗病毒治疗:对于病毒性肝炎,采用高灵敏度病毒载量检测技术,制定个性化抗病毒方案,使用抗病毒药物,有效抑制病毒复制,阻断病情进展。
代谢调节:通过营养干预、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,逆转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肝损伤。

2.中医调养修复
中药口服: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等传统诊断方法,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,进行辨证论治。如脂肪肝常见的证型包括肝郁脾虚、痰湿阻络等。脾胃病科制定的口服中汤药,具有疏肝解郁,健脾益气,燥湿化痰等功效,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专业调理。


       日常养护:限酒(男性每日酒精≤15g,女性减半);均衡饮食(低脂低糖,多食荞麦、燕麦、绿叶蔬菜);规律作息(23:00前入睡,保证肝脏夜间修复)。
       外治疗法:通过针灸、推拿、艾灸、埋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,刺激特定穴位,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,达到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、健脾益肾等功效,从而改善肝脏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