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 文:国家级名老中医、辽宁省名医李铁学术经验继承人  周正国 


“立”是开始的意思,“秋”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。立秋表示暑去凉来,秋天开始之意。

立秋分三候:“初侯凉风至,二侯白露降,三侯寒蝉鸣”。立秋15天,虽然一时暑气难消,仍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,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。秋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:

 

1、宜祛暑滋阴

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。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。因此,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另外,要多吃豆类等食物,少吃油腻厚味之物。

立秋后,天气还会依旧炎热,可多吃蔬菜、水果来降暑祛热,并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,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,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。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,如黄瓜、冬瓜、西红柿、芹菜等。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,如:葡萄、西瓜、梨、香蕉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何水果易引发胃肠道疾患。因此,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。

 

2、宜调理脾胃

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
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面色萎黄,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祛湿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芡实、山药、小米、薏米、扁豆、砂仁等;慎食瓜果类水果,有脾胃虚寒的人更应禁忌。

3、宜防燥静心

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,常损耗过多,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。而进入秋季之后,天气渐凉,气候干燥,因此极易出现秋燥。常见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大便干结、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,医学上称之为“秋燥综合征”。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

初秋出现“秋老虎”的炎热天气,易令人心情烦躁,应积极防范“情绪中暑”。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。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,就要伤害肺气。秋季伤害了肺气,到了冬季,就要发生病变,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“收气”不足,到冬季奉养“藏气”力量不够的缘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