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 【世界哮喘日】控制哮喘 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是关键


2021年5月5日是第23个“世界哮喘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揭示哮喘误区”。
医学指导:

一、什么是哮喘
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,通常支气管因过敏性炎症而致气道粘膜水肿,粘液分泌增多,并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,使气道变窄,从而使空气进出肺部受到阻碍,当你呼吸时,就会感到呼吸不畅,产生咳嗽、气急、喘息、胸闷等症状。常在夜间和(或)清晨发作、加剧,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。
二、诱发哮喘的元凶有哪些
哮喘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,吸烟、非母乳喂养、肥胖、宠物饲养、一级亲属患有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花粉症以及本人患有过敏性鼻炎、湿疹均为哮喘发病危险因素。
接触尘螨、猫狗的皮垢、霉菌、花粉、牛奶、禽蛋、蚕丝、羽毛、飞蛾、棉絮、真菌、药物等过敏原是最容易诱发哮喘,吸入烟、尘和植入油、汽油或油漆理化因素等气味以及冷空气,可刺激支气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,也可引发哮喘。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,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最为明显。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,诸如忧虑、悲伤、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,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、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。

三、咳嗽还是哮喘,你分清了吗
哮喘的诊断包括两方面,一是主观症状,二是客观检查。主观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、气促、伴或不伴胸闷、咳嗽,夜间及晨间多发,常与接触变应原、冷空气、物理、化学性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、运动等有关,发作时肺部可闻及哮鸣音,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。客观检查是肺功能测定,大多数医院呼吸科都能进行,吹一口气就能明确气道阻塞的程度,峰流速仪是一种简易的肺功能检测设备,携带方便、操作简单,患者可以居家自我监测,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。
四、哮喘反复发作,该如何治疗
首先要有信心,哮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,通过“规范化治疗”完全可以达到“哮喘控制”,其次,哮喘是一种慢性病,需要长期用药控制。治疗哮喘的关键药物就是吸入糖皮质激素,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气道炎症,解决哮喘的根本问题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布地奈德)(ICS)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(福莫特罗)(LABA)是GINA指南推荐的首选控制药物,每一吸均有抗炎作用,长期规律使用,可降低哮喘发作风险。无法使用干粉剂的,也可以考虑雾化治疗。

五、关于哮喘的误区,你“踩雷”了吗
1、哮喘发作了才是生病,一旦症状缓解,就不需要治疗。
这些患者对哮喘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“哮喘不需要接受长期治疗”。实际上,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,当呼吸道的这种炎症越重,正常呼吸就越困难。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抗炎的措施,将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,严重者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。因此,只有坚持长期规范治疗,才能控制哮喘。

2、拒绝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
有些患者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,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,或者仅在发作时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。实际上,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局部,全身副作用少。大量临床试验也证明:长期吸入中等量的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安全的。因此,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治疗,预防哮喘发作。当然,在气道炎症得到控制时,可以逐渐减少吸入激素的用量,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控制。

3、喘憋症状减轻就自行减量激素
有一些哮喘患者,在吸入激素1-2周后,自觉喘憋症状明显减轻,就自行将激素剂量减少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,控制气道炎症需要一个过程,短期使用激素后,喘憋症状减轻并不意味着气道炎症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,如果这时草率地减少吸入激素的剂量,很容易诱发哮喘复发。按照哮喘诊疗指南,应用某一剂量的激素吸入治疗,达到无明显急性发作、峰流速基本正常,至少要维持3个月以上,在医生的指导下,才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剂量。

总之,哮喘是慢性病,就像糖尿病、高血压一样,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哮喘是可以预防、可以控制的疾病。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其他刺激物,规范化使用治疗药物,定期参加哮喘患者教育活动,加强自我管理,大多数患者达到哮喘的全面控制,成为没有哮喘发作的哮喘患者。

科室链接
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建制完整,基本设施完善,具备独立、规范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、疑难疾病、危重症的条件和能力。下设呼吸内科病房、呼吸ICU病房、呼吸内科普通门诊、专家诊、气管内镜室、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及肺功能室等单元,各治疗单元有单独的检查室和相应的检测设备,配有专职人员,可以开展相应的检查和治疗。现为辽宁省呼吸医联体单位、辽宁省军民共建呼吸疾病联盟成员及辽南地区睡眠专科联盟单位。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21人,其中医师9人,高级职称5人,硕士6名,护士22人,高级职称3人,硕士1人,其中ICU护理团队9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