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已至,这“碘”知识先了解→


       2022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9个“防治碘缺乏病日”。今年的主题是“智慧人生健康路,科学补碘第一步”。旨在通过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知识,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,提升群众健康水平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。
医学指导

碘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

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。甲状腺是人体的“发动机”,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,由此可见碘对人体健康有多么重要。

01参与脑发育

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,甲状腺激素对脑组织和神经元发育至关重要。在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记忆力、反应力等大脑功能也非常重要。所以,甲状腺激素又称“智慧”激素, 所以合成“智慧”激素的碘元素也被称为“智慧”元素。
02调控生长发育
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,促进发育期儿童身高、体重的增加,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性发育。
03调节新陈代谢
促进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谢,维持机体基础活动。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碘直接调节糖、脂、尿酸等人体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的证据。
04维持机体健康
影响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几乎所有系统,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不同年龄段或生理时期对碘的需求量有所不同:
?1岁以内每天50μg;
?2~6岁每天90μg;
?7~12岁120μg;
?12岁以上及成年人每天150μg;
?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天200μg。

一般认为,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为50~1000微克/天。
碘从哪里来
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人体不能合成碘,需要的碘要通过从食物、饮用水和周围环境(空气)中摄取,其中,食物来源约占碘摄入总量的90%。
食物中以海产品含碘量最高,其次为蛋、奶制品和肉类,粮食和蔬菜中含碘很少。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(20~50mg),其中70%~80%存在于甲状腺。
碘与甲状腺疾病的“U”形曲线关系
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使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升高。胎儿期和婴幼儿期(0~3岁)碘缺乏,可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及骨骼发育,严重时可导致“呆小症”;成人时期碘缺乏,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。而碘摄入过量则容易引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(如桥本氏甲状腺炎)、高碘性甲状腺肿、高碘甲亢、高碘甲减等等。
科学研究表明,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与碘营养过量有关,没有证据表明碘过量和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增加有关,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正常碘饮食。普通人碘营养状况评价都有标准,当成人的尿碘中位数超过300微克/升时就属于碘过量,小于100微克/升就是碘缺乏。

日常生活中怎样控制碘的摄入
由于大部分外环境(水、土壤等)缺碘,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,因此需要通过膳食持续补碘。膳食主要包含食物、饮用水及加碘食盐。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10微克,从食物中摄入的碘为25~50微克,远不能达到每日150微克的需要量,须通过碘盐来补充。目前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~30微克/克。以每天摄入6克盐为例,从碘盐中获取的碘可达到120~180微克。
任何营养元素均与健康状况有关,少量、多量均对健康不利。对于有甲状腺疾病的个体,按临床医生建议合理进行药物治疗及规律随诊更为重要。建议摄入正规渠道的标准含碘盐是安全的,可以适量摄入含碘海植物,但不宜过多。进食海鲜蛋白并不增加碘摄入量,有甲状腺疾病的个体可以正常食用。
科室链接
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及预防保健为一体,以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特色的临床科室。科室拥有胰岛素泵、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、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系统、神经血管治疗仪等先进设备。科室紧紧把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,特别是糖尿病足和肥胖、代谢综合征、痛风及其并发症、骨质疏松等疾病,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,对病患实行全程的标准化管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,在西医规范治疗下联合中医饮片、药酒、足浴及中医非药物疗法,开展了糖尿病足、压疮等慢性创面修复、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等诊治,尽快解除患者病痛。内分泌科拥有中心拥有一批卓有实力、乐于奉献的医护队伍,在科主任曲静主任的带领下,严谨治学,团结协作,立足本职,开拓创新,努力践行。
【科室特色】
血糖标准化管理,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,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,骨质疏松症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治,甲状腺疾病的特色诊疗,内分泌代谢病的营养及体重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