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【世界心脏日】预防冠心病,这几项需要划重点

       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,为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,世界心脏联盟(World Heart Federation)于1999年设立世界心脏日(World Heart Day),今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。
       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,也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。冠心病的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。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达1100万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曾经说过: “只要采取预防措施, 就能减少( 心血管疾病) 一半的死亡”。所以,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,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。

什么是冠心病

       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”简称“冠心病”,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,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,造成心肌缺血、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。

冠心病有什么症状

       疼痛,特别是胸骨中上段后方疼痛,常常表达为“压榨样疼痛”。这种疼痛还能放射到上臂(特别是左上臂)、肩部、背部、颈部、下巴、牙齿或上腹部等部位。这种以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疼痛,就是心绞痛;
       上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打嗝或烧心等,容易和胃肠道疾病混淆的症状;
       频繁发作的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,伴有头晕目眩、大汗淋漓等。

      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治

不可控危险因素

       年龄,男性45岁以上、女性55岁以上或绝经后妇女;性别;遗传因素;早发心肌梗死或猝死史(一级亲属男性55岁以下,女性65岁以下)。

可控危险因素

       戒烟。吸烟可导致血管舒缩障碍,使血流速度变缓,易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。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—6倍。控制体重。肥胖会加重心脏负荷,肥胖患者体内血容量较常人多,心脏泵血功能负荷量就大,长期高强度的给全身泵血增加了心肌耗氧量,导致心肌缺氧,增加冠心病、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。应将BMI指数控制在18.5—24.0之间。
       控制血糖。糖尿病病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增高2—5倍,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,导致血管内皮受损,促使血管壁局部产生脂类沉积、血小板聚集、炎症反应,最终导管血管狭窄,甚至闭塞。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6.5%以下。
       控制血压。血压高会对血管平滑肌造成机械性损伤,导致动脉血管内膜表面不光滑,最终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。容易影响心肌的供血、供氧,导致冠心病,严重者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。血压要控制在144/90mmHg以下。合理饮食,控制血脂。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,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,要根据个体的评估确定血脂的目标。建议低盐低脂饮食,每天食盐量<6g,食油量<25ml,主食应做到粗细结合,多食新鲜蔬菜。低脂食物包括:牛肉、鸡肉、虾肉、鱼肉、蟹肉、低脂牛奶等。拒绝加工及腌制食品。
       合理运动,避免久坐。每周运动3—5次,每次30分钟,运动中的理想心率为,170减去年龄。高血压运动疗法多采用步行、慢跑、骑车、游泳、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。
       《黄帝内经》提到:“上医治未病,中医治欲病,下医治已病”。因此,在生活中加强冠心病的科普普及,做好预防性护理,早知道早预防,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非常有意义。

专家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