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 【24节气保健】这个小暑,一杯MOJITO让高考学子清凉一夏!

        “温风虫鸣小暑天”,是文人对小暑的描写;暑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就是热的意思,小暑,就是小热,标志着盛夏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”,天气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,潮湿的空气夹着热,明显感觉吹来的风不再是凉的,屋外偶尔会听到蟋蟀的鸣叫。大连地区的小暑节气,早、晚凉爽,天气温度不高,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大连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,使大连成为最适宜居住城市之一,也是国内避暑圣地之一。

早睡晚起,子午觉
        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夏三月,……夜卧早起, 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气得泄……逆之则伤心,……冬至重病。”可见生活中的起居、情志、运动直接影响未来的健康,顺应四时阴阳则生,逆之则乱;小暑节气要保持心情愉悦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再过十天就“入伏”了,在大连地区就意味着可以下海游泳了,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,呼吸新鲜空气,顺应夏季“长”的特点,逆之就会伤“心”,秋冬季有可能身体出现某些不舒适。
        起居上,子午觉非常重要,子时是晚上11点-1点,这个时间是胆经循行的时间,必须处于睡眠状态,常年入睡困难会出现口苦、心烦易怒等症状,晚上11点-早上6点,保证6-7个小时睡眠即可;午时是指中午11点-下午1点,这是心经循行的时间,“夏季养心”,中午睡15-20分钟,保证下午神清气爽,学习、工作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春夏养阳,莫贪凉
        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这是顺应四时的重要养生原则,春夏季节万物生长,宜顺应季节的生长之气以养阳,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之一。所有热的、阳光的、动的都是“阳”,所有凉的、阴暗的、静的都是“阴”;所以要吃热的食物,要适当的出汗,要走出去,享受阳光,要适当的运动;
        现代城市中,不像以前手拿凉扇,坐在瓜藤下乘凉避暑了,而是公共场所、交通工具、单位、家庭随处可见空调,夏季本应出的汗却被冷气压住了,所以小暑开始应该是避寒凉,尤其在室外出汗的时候,忽然进入有冷气的室内,很容易被寒邪所伤,建议随身携带一件外衣或者披肩,进入室内前穿上外衣;
高考提示
        因为新冠疫情,今年小暑节气恰逢高考时间,建议家长也顺应夏季的生长之性,饮食上,以应季蔬菜为主,清淡饮食,每日三餐好好吃饭,不吃零食,每餐七分饱,家长可以做得品种多一些,避免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直接食用;运动方面,尽量在早晨,室外温度不高的时候,选择不太剧烈的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,伤到津液;
入伏时间
小暑节气中正好赶上入伏。从小暑至处暑这段时间称为“伏夏”,即“三伏天”。这段时间也是中医提倡“冬病夏治”的时候,“冬病夏治”不仅仅是“三伏贴”,而是在三伏天期间通过比如穴位贴敷、艾灸、足浴、中汤药等中医干预手段,调动体内生发的阳气,治疗在冬季感受寒邪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疾病。

2020年三伏的时间:
初伏:7月16日-7月25日
中伏:7月26日-8月14日
末伏:8月15日-8月24日

推荐饮料——Mojito
        最近上线周杰伦的歌曲《Mojito》使得这款鸡尾酒声名大噪。Mojito,是古巴著名的鸡尾酒,大文豪海明威非常喜爱—Mojito;歌曲中浓浓的拉丁风,配合上舞蹈Salsa,让人沉浸在朗姆酒的微醺之中,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夏季清凉。

Mojito中两个重要食材—青柠檬、薄荷
柠檬:性甘、酸、凉,入胃、肺经;有生津解暑,和胃安胎,化痰的功效;《食物考》记载:“浆饮渴瘳,孕妇宜食,能辟暑。”
薄荷:性辛凉,入肺、肝经;有散风热,清头目,利咽喉,透疹,解郁等功效;《本草纲目》:“薄荷,辛能发散,凉能清利,专于消风散热”。
不能喝酒的人,可以不加朗姆酒,只用苏打水就可,加入一片柠檬,再放两片薄荷叶,静静的放在办公室,视觉上已经清凉了,脾胃不好的人,可以加2滴生姜汁;
另附高考醒脑香囊,祝考生们耳聪目明,高考顺利!
高考时间,天气虽不是酷暑,但仍然需要戴口罩,考试学子和家长一定希望有一个神清气明的环境,推荐一个芳香避秽,醒脑开窍,提神消暑的纯中药香囊。
组成:薄荷,艾叶,石菖蒲,霍香各等份,加冰片少许。

薄荷
艾叶
石菖蒲
藿香

方法:每天随身携带,能防止瞌睡,提高学习效率,还有一定防蚊的效果。晚上睡觉时不要佩戴,以免影响睡眠质量。疫情期间放在车上、屋子里,也可以防疫“新冠”,起到芳香避秽的作用。
禁忌:孕妇、哮喘、过敏体质人群不宜佩戴。
医生的话
尽管酷暑需要避寒凉,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吃凉的,《灵枢 白病始生》:“风雨寒热,不得虚,邪不能独伤人”,意思是说,虽有风雨寒热,只要人体正气不虚,就不能单独使人发病。中医强调平衡,不及和太过都不好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固然好,大可不必因为养生而弄得草木皆兵。

专家简介
施学清
副主任医师
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。
大连医科大学、辽宁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;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,先后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铁、周升平教授;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、大连市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秉乘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,对不同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,擅长运用药食同源理论,调整人体的亚健康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