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 

寒露至,养生做好“这五点”

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兰衰花始白,荷破叶犹青。伴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,10月8日这天,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。
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

医学指导

物候——遍地冷露气温转变季节转换
寒露三候:一候鸿雁来宾,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三候菊有黄华。从字的表面来解释,寒露的“寒”就是寒冷的意思,而“露”则表示了在近地面层的水汽会凝结成露水的现象。
从气象角度来看,“寒露”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,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。寒露节气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此时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寒露节气,更多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,季节转换的进程。
养生—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
寒露之后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。李国林介绍,中医认为,肺在五行中属金,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。
“这个节气最大的特点是‘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’,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,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,因而常会出现皮肤干燥,皱纹增多,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,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。”李国林强调,寒露节气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

饮食——宜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
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,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、香燥、熏烤类食品,宜多吃些蜂蜜、芝麻、核桃、银耳、萝卜、番茄、莲藕、牛奶、百合、沙参等有滋阴润燥、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;水果宜吃梨、柿、香蕉等;蔬菜宜吃胡萝卜、冬瓜、藕、银耳,以及豆类、菌类、海带、紫菜等。
早餐应吃温食,最好喝热药粥,因为粳米、糯米健脾胃、补中气,甘蔗粥、玉竹粥、沙参粥、生地粥、黄精粥等也不错。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、莲子、山药等。寒露之后应少食瓜果,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。

起居——防止凉气侵入体内
李国林介绍,“白露身不露;寒露脚不露”,是一条很好养生之道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“可以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,使足部的血管扩张、血流加快,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,减少下肢酸痛,缓解疲劳。”李国林推荐了一款中药泡脚方:当归,川芎,桃仁,红花各10g,花椒10粒 功效:舒筋活血、温阳通络,每次20分钟,水温40度为宜。
另外,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,对安度冬季有益。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严重。因此,寒露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。
《黄帝内经》称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寒露过后昼短夜长,自然界中的“阳气”开始收敛、沉降,宜保养阳气,所以,这个时期的起居时间应做相应调整:宜早睡早起,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,早睡有利阴精收藏。

情志——因势利导乐观豁达
寒露节气期间,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。长期坚持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,如快步走、散步、爬山等。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,应逐渐增加运动量。
寒露节气的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,应保持良好的心态,因势利导,宣泄积郁之情,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寒露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