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
【24节气】白露养生 

      伴随着“巴威”、“美莎克”,和即将到来的“海神”台风相近来袭,我们迎来白露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八月节……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 早上起来,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夜晚水汽凝结而成,亮晶晶的露珠,古人用四季配五行,秋属金,金在五色中属白,就用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进入“白露”节气后,早、晚上会感到凉风习习,空气中有一点点的湿,尤其在海边,感受更明显,中午气温还是很高,但是皮肤上没有了湿漉漉的感觉,心情惬意不少。

      白露是由闷热转向凉爽的气候节点,天高气爽,云淡风轻,是适合自省的节气。早上起来练练八段锦,中午睡个子午觉,晚上听着《春江花月夜》入眠;沈熹微 《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》中写道,“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自省的日子,整理自己。看花听雨闻香,喝不求解渴的茶,吃不求饱的点心。与日常琐细共有一种呼吸的节奏,在自身的情感起伏中积蓄力量,收获不需要理由的快乐。”
      白露早起须防湿
      秋季的起居应当早睡早起,“著霜寒未结,凝叶滴还流”,白露节气的清晨,地面、植物上到处是水汽凝结的露珠,所以早起容易感受湿邪。人体的表面有一层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袭的正气,中医称做“卫气”。《灵枢 本脏》中“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,充皮肤,肥腠理,司开阖者也……”可见,卫气有负责毛孔的开阖的功能,如果人体的卫气充足,皮肤毛孔能适时开阖,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袭;但是对于卫气不足的人来说,这个节气早起锻炼时,身体大汗淋漓,毛孔大开,湿邪容易趁虚而入,《素问 生气通天论》中“秋伤于湿,上逆而咳,发为萎厥”,就是说,秋季如果感受湿邪,不能马上表现出湿邪的病症,而是伏在体内,全身最怕湿邪的脏器,就是脾脏,和西医解剖上的脾不同,中医的脾负责运化,将人体吃的水谷转化成营养,散布到全身。 
      湿邪在人体困脾伤阳,脾脏不能正常的运化,形成痰湿,遇到冬天寒冷季节,出现咳嗽;还有一种情况,“因于湿,首如裹,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驰长,软短为拘,驰长为痿”,感受湿邪后,出现头重如裹,长久郁而化热,阻滞筋脉,出现四肢无力、肌肉萎缩等肢体运动障碍之类,中医称为“萎病”的病症。
      推荐食材——山药
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,也要注意防湿邪,因此,健脾是个长期的工作,日常生活中,山药是我们很熟悉的健脾食材。

山药,又名薯蓣、山芋、白药子。味甘,性凉而润,入肺、脾、肾经。《本经》:“主伤中,补虚,除寒热邪气,补中益气力,长肌肉,久服耳目聪明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中:“益肾气,健脾胃,止泄痢,化痰涎,润皮毛。”可见,山药有补脾,养肺,固肾,益精的功效,可以治疗脾虚泄泻,食少浮肿,肺虚咳喘,消渴,遗精,带下,肾虚尿频;山药虽好,但是有积滞或者湿盛中满的人不宜食用。
推荐药膳——淮药芝麻糊

 
材料:山药15g  熟黑芝麻 120g  粳米60g  牛奶200g  冰糖适量
做法:
1、将粳米洗净,沥干;
2、山药洗净,切小块;
3、将山药、粳米、熟黑芝麻一起放入料理机中,加入牛奶、冰糖,加热、搅拌成糊状;
用法:
一次约200g,早晚各一次。
      方解:
      方中淮山药,健脾补肾益肺,药食同源之品,性味甘、平,养阴益气,对脾胃虚弱,形体瘦削者,既能补脾气,又能养胃阴;对肺阴不足,咳喘少气,或虚劳咳嗽乏力者,既能补肺气,又能益肺阴,且又入肾而益肾阴,故为补脾肺肾三脏之佳品。方中重用黑芝麻,性味平和,补肝益肾,滋润五脏,对老年人特别有益。与淮山药配伍同用,对肝肾阴虚,病后体弱,及中老年肝肾不足,大便燥结,须发早白者,尤为适宜。若长期服食,可强健身体,有延缓衰老,延年益寿之功。
      使用注意:方中芝麻重用,但芝麻多油脂,易滑肠,脾弱便溏者慎用。
      专家链接:
      施学清  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。大连医科大学、辽宁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;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,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、大连市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秉承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,对不同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,运用药食同源理论,调整人体的亚健康状态。